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項目一套5枚,包括8克圓形金幣1枚、150克長方形銀幣1枚,30克圓形銀幣3枚,正面圖案均為金文“中國”字樣襯以青銅器裝飾紋樣,並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分別取材於東晉王珣書《伯遠帖》、東晉王羲之書《蘭亭序》、唐代顏真卿書《祭侄文稿》、北宋蘇軾書《黃州寒食詩》和北宋米芾書《蜀素帖》等行書傳世佳作。

中國書法藝術(行書)金銀紀念幣是繼篆書、隸書、楷書之後,中國書法藝術系列的第四個貴金屬紀念幣項目。中國書法藝術金銀幣成系列規劃與發行,按照書體發展的時間脈絡,展示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該系列尚未完結,且越來越多收藏書法金銀幣的藏友想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一系列在規劃、選題、設計等方面是如何做的。爲此特意整理一系列大家的疑問解答。

書法金銀幣上的經典之作是如何選擇的?

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如何在數万幅古代作品中提煉出最經典的設計元素,展現書法文化精髓,是書法項目的難點和挑戰。經過與書法專家深入論證,科學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五年項目設計搭配方案。其中選取作品有一定原則:一是能夠充分代表中國書法字體演變過程的典型性作品;二是盡量兼顧中國古代不同書家,遴選出最能代表其藝術風格的經典作品;三是盡量涵蓋不同的載體和種類;四是所選作品能提取出字跡清晰、易於辨識,富有美好寓意且字形優美的字詞,作為突出表現的文字。

不同載體在表現書法藝術方面有何差異?

不論是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還是毛筆寫在紙上的文字,都是漢字藝術,都是線條呈現的視覺藝術。但不同的載體產生了不同的書寫方式,也就產生了不同的視覺效果。篆書幣中更多表現的是“金石氣”;隸書幣和楷書幣中出現了毛筆書寫的文字,注重展現的是筆法的不同形態;行書幣則更多體現的是與前幾組不同的“書卷氣”。

書法金銀幣創新的正面設計有何考慮?

貴金屬紀念幣具有法定貨幣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為了更鮮明地反映中國書法藝術金銀紀念幣系列項目的文化內涵和主題,中國金幣集團設計研究管理部對共同正面進行了創新設計,以春秋時期蔡侯申鍾銘文中的“中國”二字和青銅紋飾的有機組合進行設計,呈現出中國傳統對稱式莊重、典雅的藝術風格。充分詮釋出漢字書法之美,形成中國書法藝術金銀紀念幣項目獨有的文化符號。

如何理解行書幣所選題材的藝術魅力?

和楷書的端莊嚴整不同,行書的特點是飄逸流動,富於變化,是用於表達藝術情感的主要字體樣式之一。

《蘭亭序》和《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和“天下第二行書”,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一氣呵成、即興書寫的,作品中甚至還有塗改的痕跡,可以說是沒有經過謄寫的“草稿”,保留了書寫時最飽滿的、不加修飾的原始情緒,這也正是行書的獨特魅力。

蘇軾的《黃州寒食詩》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不加修飾的即興之作,正所謂“我書意造本無法”。中國人喜歡“妙手偶得”和“渾然天成”的自然意趣,這也是這些傳世作品獲得極高評價的原因之一。

書法金銀幣上的印章設計有何意義?

篆刻印章是書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家蘇士澍先生為我們中國書法藝術系列金銀紀念幣專門篆刻了一方朱文印章、一方白文印章,在整組紀念幣中交替出現,成為這組紀念幣的一個獨特的視覺符號。

中國書法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傳承至今經久不衰,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國書法藝術系列金銀紀念幣是將書法藝術精髓鐫刻在方寸之間的藝術呈現,通過精湛的造幣技藝把經典書法作品的故事、內容和書寫技藝融會貫通。相信這一系列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沉澱為精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